台灣的媒體和絕大多數社群不會有一點興趣去討論,一個個人是否會認同--一個能夠忍受本土第一大報揑造報導的自我。台灣的媒體和絕大多數社群卻花很多的心力討論,彩妝、髮型、時尚。重視彩妝、髮型、時尚並沒有什麼不對。相對地,這表視台灣的個人都很在意外界觀瞻。
可是,如果往上提升至國與國的層級,情形立刻180度大轉變。媒體和絕大多數社群不會有一點興趣,去討論事件在國際觀瞻上的感受。卻會花上幾乎可說是全部的心力在討論,「認同」的問題。認同什麼?認同台灣。只有符合媒體與絕大多數社群觀點的,才是認同台灣、愛台灣。只要是不符合媒體與絕大多數社群觀點的,就是不認同台灣、不愛台灣。至於事件會對台灣在國際觀瞻上造成,正面加分或負面減分,完全不在理性思辯興趣內。
東亞運跆拳風波發生後沒幾天,中華台北在藍球競賽上遇上了韓國。於是乎,韓國奧步逆轉的聲音,又在台灣散播了開來。
沒有人理性的思考:當國際運動競賽質疑對手奧步(違規)獲勝時,其實就等於在指控那一場競賽的裁判失職。指控裁判的失職,就如同在指控警察的操守;兩者都是執法的象徵。
台灣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,導致一般社會對於司法向來存在懷疑態度。也因此,對於代表執法的警察公權力,從來也沒有尊重過。國外或許對於警察有著輕蔑的態度,但對於警察所象徵的執法公權力是絕對尊重的。對於公權力的尊重與遵從,台灣不但沒有隨著時間進步,反而退化到連國際運動競賽的裁判都不放在眼裡。是什麼樣的力量,讓台灣敢在國際間如此之乖張?是實力?還是錯亂的社會人格?抑或是義和團式的認同信仰?
東亞運男子72公斤級冠亞軍賽,在東亞運這一國際運動競賽中,結果明確。是中華台北認為韓國選手違規,得分不當,而提出抗議。競賽管理委員會也按抗議程序召開仲裁會議。仲裁會議由4位仲裁委員主持,主要是在審議主、副審(共5位)是否誤判(失職)。以此次東亞運抗議為例,仲裁會議裁定主、副審判分正確,比賽結果無可爭議。假設,仲裁會議裁決主、副審誤判,5位主、副審皆會受到一定之懲處;這是跆拳國際競賽為求服眾而必須有的機制。
台灣的媒體與絕大多數社群,完全不從國際觀瞻的高度分析事件,卻以類似「關門認同」的方式集體取暖、模糊了事件。不願自外於國際社會的台灣,有著許多國際上的朋友在台灣生活,試想這些代表來自不同國家的個人,看到台灣在事件上的態度,會對台灣產生什麼樣的想法?是缺彩妝?還是髮型差?抑或是時尚落伍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