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-11-29

關於SD(Standard-Definition)Video的anamorphic(squeeze)問題 Part 4(End)

Pixel Aspect Ratio的問題

有了網路後,大家常常透過網路分享自己喜愛的影片。許多時候,會把DVD的畫面抓一段出來,然後po上網,但往往畫面看起來怪怪的,影像的比例不太對勁。問題就出在pixel aspect ratio(圖元寬高比)上。
影像處理進入數位時代後,除了畫面寬高比(image aspect ration, IAR)和顯示寬高比(display aspect ratio, DAR)之外,惹出一堆麻煩的就是圖元寬高比(PAR)。前面兩個部分的文章,主要是從畫面和顯示寬高比的角度切入anamorphic的問題;這一段則主要以圖元寬高比來看anamorphic的問題。

首先說明圖元(pixel);picture(pix)-element(el)圖像元素的簡稱──圖元。台灣受日本漢字用語影響很大,"畫素"一詞即是日本對pixel的日譯用語。Photoshop將之翻成"像素"。沒有誰對誰錯,用得習慣就好。

圖元的寬高比在computer graphic(或是說電腦)的領域很單純,不論是IAR、DAR、PAR都是1.0,即正方形的圖元。但是SD視訊就沒那麼容易了,NTSC/PAL、4:3/16:9各有不同的PAR,好在HD(1920 x 1080)僅採16:9一種DAR,且PAR也僅1.0正方形一種(HDV 1440 x 1080除外)。由於台灣是NTSC系統,PAL部份就不詳述了。下圖例舉出graphic和SD NTSC DV單一圖元的寬高比。


PAR 0.9是SD NTSC DV,顯示4:3畫面時所採用的寬高比。PAR 1.2則是SD NTSC DV,顯示16:9畫面時所採取的寬高比。換個方向來看,假設以Photoshop繪製PAR 1.0圖像,用於4:3 SD NTSC DV畫面,如果沒有修正PAR,會在電視顯示出類似下圖這樣的情形──影像輕微縱向拉長。DVD畫面如果不經修正直接轉成PAR 1.0的圖片或影音檔,會有同樣的情形。(在此,要提出說明,本文數段例舉的畫面,皆是利用修正圖元數來模擬各種的顯示畫面)

顯示比例為4:3

下圖的例子是,以Photoshop繪製PAR 1.0圖像,用於16:9 SD NTSC DV畫面時,會在電視顯示出類似下圖這樣的情形──影像橫向拉寬。

顯示比例為16:9

PAR 1.2的DVD畫面如果不經修正,直接轉成PAR 1.0的圖片或影音檔,會在電腦螢幕上顯示出類似下圖這樣的情形──影像比例縱向拉長。

顯示比例為4:3

由於16:9液晶電視日趨普及,SD視訊更需要多加留意,才能呈現最佳的顯示品質。anamorphic的相關觀念,也相對日漸重要。寬銀幕的畫面,必須經由anamorphic處理提升SD 16:9顯示的品質,而SD anamorphic的視訊又與pixel aspect ratio息息相關。因此,有志於影音工作,對於anamorphic的相關問題一定要徹底了解才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