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-01-19

電影的虛榮與迷思 Part 2(end)


This Is Cinerama 於1952年在紐約上映,是第一部商業放映的寬銀幕電影;在此之前可以說,電影畫面寬高比皆是1.33:1(4:3)的。This Is Cinerama採用Cinerama寬銀幕拍攝、處理、放映系統。簡單說,就是用三台攝影機合拍,三台放映機合放,畫面寬高比約2.5:1的寬銀幕電影;銀幕採圓弧設計,期能覆蓋觀影者的視角,營造身歷其境的感受。關於Cinerama可以參考這個連結中的圖片http://www.zonadvd.com/modules.php?name=Sections&op=viewarticle&artid=886

這是1952年Cinerama手冊的內頁


電視劇用類似2.35:1的畫面,為的是什麼?

有好一陣子,電視(偶像)劇偏好用24p拍攝,為的又是什麼?

電影出現之初,膠卷規格(gauge)眾多,放映速率也是紛然雜陳。是隨著時間沈澱,留下了35mm/24 fps、16mm/18, 24 fps、8mm/18, 24 fps三種規格系統。百多年來,電影人一代一代傳承、演進了無數的攝影技術原理、知識。時序邁入電視(video),除了電子工程(electronic engineering)本身的學理外,攝錄影的相關原理、原則皆襲自電影攝影奠立的基礎。不同的是電視的每秒格數速率,改為25、30 fps兩種速率;這或許和交流電的電源頻率有關。

電影攝影的基本原理、原則,實又是襲自照相攝影的基礎。Photography──Cinematography──Videography,有其一脈相承之處,也有其各自獨特之處。一脈相承地是攝影的原理、原則,如此可以跨領域快速承襲、運用先人智慧,把時間留給技術的創新發展,或是創作上。各有不同的是,各自以不同的成像原理,以靜態影像記錄/呈現時空,或是以動態影像記錄/呈現時空。

站在一般觀賞者的角度,所關注的焦點應該是在作品的內涵,而不是技術面。站在影視創作者的角度,理當是內涵與技術並重。如果,電視劇只求電影拍攝技術的表象,不重作品內涵與真正的技術內涵,不免陷於「電影的」虛榮中。如果,電視劇只是盲目地仿傚電影技術的表象,則陷入了「電影的」迷思中。


各種畫面寬高比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